印制电路板行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

2022-03-07

本规范适用于印制电路板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水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安装。调试。验收和运行管理。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工程建设、控制印制电路板厂废水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技术进步,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起草工作。

本规范由广东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主编起草,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参与起草。

主要起草人:黑国翔王刚林国宁区尧万陈国辉麦建波胡勇有。

本规范自2009年09月0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解释。

 

印制电路板行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1总则

1.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印制电路板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水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安装。调试。验收和运行管理。

1.2实施原则

1.2.1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工程设计,应遵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设计文件应按规定的内容和深度完成报批和批准手续。

1.2.2新建、改建、护建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工程应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必须符合厂区规划。布局合理,便于施工。维修,操作和日常监督管理。

1.2.3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本,碱少污染物拌放量。

1.2.4鼓国多个企业废水集中治理,鼓励废水处理后国用。

1.2.5对于本规范推荐以外的、已经被试验或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新技术。新材料。鼓励在印制电路板废水处理中应用。

1.2.6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安全、卫生。消防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条文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融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服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敞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8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 放标准

CJI60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

DB 426-2001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广东省地方标准

3术语

3.1印制电路板(PCB) 

在绝缘基材板上,具有按预定设计形成的印制元件或印制线路以及两者结合的导电图形

3.2 挠性电路板

俗称软板或柔性板,用稳性基材制成的印制板,可以有或无稳性覆盖层。

3.3抗蚀剂

抗腐蚀材料,徐覆于铜箱。经过观光或者加热后因化。从而使得设定区域的铜箔不被蚀刻而留下需要的电路。抗蚀剂也称膜,按形态可外为干膜和湿膜。

3.4 油墨

按分类有抗蚀油墨、抗电镀油墨、堵孔油墨、阻焊油墨(绿油)、标记油墨、导电油墨、可剩性油墨等。液态感光膜也被称为感光油墨。

3.5蚀刻

采用化学反应方式将糧钢板上不需要的铜除去的过程。

3.6酸析

在酸性条件下或与酸发生化学反应后,溶解态物质变为胶体态或固体态的过程。

3.7络合物

又称配位化合物。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含有孤对电子(或r键)的分子或离子作配位体,与具有空的价电子轨道的中心原子或离子结合而成的结构单元称络合单元,带有电荷的络合单元称络离子。电中性的络合单元或絡离子与相反电荷的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都称为络合物。

3.8整合物

又称内络合物,是蛰合物形成体(中心离子)和某些合乎一定条件的整合剂(配位体)配合而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

3.9氧化还原电位(ORP)

物质与氢电极构成原电池时的电压高低,反映物质氧化性强弱。废水在线监测ORP值是废水中所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氧化还原电位的总和。

3.10破络反应

将络合物的络合结构破坏、脱稳的化学或生物反应,俗称为破络反应。

3.11破氰反应

将氰氧化并打破化学键的化学反应,俗称破氰反应。

3. 12芬顿反应

在含有亚铁离子的酸性溶液中投加过氧化氢时的化学反应,属强氧化反应。

3. 13废水分流

用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和输送各种废水的方式。

3. 14沉淀

利用悬浮:物和水的密度差、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过程。

3.15气浮

运用絮凝和浮选原理使悬浮物上浮分离而被去除的过程。

3.16过滤

水流通过粒状材料或多孔介质以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3. 17絮凝

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

3. 18危险废物

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

3.19重金属污泥

重金属废水处理后含有重金属的污泥,属于危险废物。

3. 20废液

印制电路板生产过程中废弃的各种含高浓度污染物的溶液。

4废水水质与废水分流

4.1废水来源

印制电路板废水来自生产过程中的各道工序的清洗水以及部分废弃的槽液。

印制电路板废水处理工艺应针对下列主要污染物: Cu、COD、Ni、NHs-N、CN、酸碱等,应分别采用不同流程进行处理或预处理。

4.2废水水量

设计废水量应根据项目环评报告及其批复环保意见或厂家给出的资料进行,无资料时可参考电路板产能进行估算:单面板按(0.17-0.36) t/m2;双面板按(0.5-~1.32) v/m2;多层板按[0.5+0.3)-(1.3+0.5n)]tm2; HDI板 按[0.6+0.5n)-(1.3+0.8n)] t/m2; n为增加的层数。

4.3在无明确水质数据时,印制电路板废水综合水质可参考表1。

4.4在无明确水质数据时,印制电路板废液成份可参考表2。

   

4.5废水分流原则

a)一类污染物镍应单独分流:

b)离子态铜与络合态铜应分流后分别处理;

c)显影脱膜(退膜、去膜)废液含高浓度有机物,应单独分流:一般有机物废水根据实际需要并核算排放浓度后确定分流去向;

d)氰化物废水宜单独分流:含氰化物废水须避免铁、镍离子混入

e)废液应单独分流收集

f)具体分流应根据处理需要和当地环保部门要求,确定工程的实际分流种类;

5废水处理工艺

5.1铜的去除

印制电路板行业废水中铜有多种存在形式:离子态铜、络合态铜或整合态铜,应按不同方法分别进行去除。离子态铜经混凝沉淀去除。络合态或整合态钢经过破络以后混凝沉淀去除。

5.1.1离子态铜去除

基本流程:

中和混凝时设定控制pH值应根据现场调试确定,设计可按pH89进行药剂消耗计算。

5.1.2络合态或螯合态铜的去除

常用破络方法有:

Fe3+可掩蔽EDTA,从而释放Cu2+;其处理成本廉价,应优先采用。

硫化物法可有效去除EDTA-Cu,过量的S可采用Fe盐去除;

Fenton氧化可破坏络合剂的部分结构而改变络合性能;

重金属捕集剂是鳌合剂,能形成更稳定的铜整合物并且是难溶物离子交换法可交換离子态的整合铜,并将其去除。

生化处理可改变络合剂或整合剂性能,释放Cu22+,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具体设计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破络工艺。

5.1.3 破络反应基本流程

三价盐可掩蔽主要的络合物EDTA;辅助破络反应可采用硫化钠,按沉淀出水Cu<2.0mg/L投加量控制:

生化处理应便于排泥,以排出生化处理破络后形成的铜沉淀物。

如络合铜废水在常规破络后可达到排放要求,则不需进入生化系统处理。

如果没有破坏或者掩蔽络合剂,络合铜废水处理后宜单独排至出水计量槽,以免形成新的络合铜。

5.2氰化物的去除

5.2.1氰化物废水的处理宜采用二级氯碱法工艺。破氰后的废水应再进行重金属的去除。

5.2.2破氰基本流程

5.2.3处理 含氰废水的氧化剂可采用次氯酸钠、漂白粉、漂粉精、二氧化氯、双氧水或液氯。理论有效氯投加量: CN:NaCIO=1:7.16。实际由于废水中还有其它还原物或有机物会消耗有效氯,投药量宜通过试验确定。

5.2.4 反应pH值条件: 一级破氰控制pH值10-11,反应时间宜为(10-~15)分钟: 二级破氰控制pH值6.5~7,反应时间宜为(10-~15)分钟。

5.2.5 自动控制ORP参考值:一级破氰约(+200~+300)mV, 二级破氰约(+400-+600)mV。 由于废水中所有还原性物质都可能与氧化剂发生反应,因此对于实际ORP控制值,应根据CN的剩余浓度现场试验确定。设定ORP值的原则是既保证残余CN浓度小于排放要求,又不浪费氧化剂。

5.3有机物的去除

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膜材料(干膜或湿膜)、显影废液、油墨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高浓度有机物废水主要来自褪膜废液、显影废液和首次冲洗水。因其COD浓度高也称为有机废液、油墨废水。

5.3.1脱膜、 显影废液应首先采用酸析处理。酸析反应控制pH值3~5,具体数值可现场调整确定。设定的原则是去除率提高平缓时,不再下调pH值。酸性条件使得膜的水溶液形成胶体状不溶物,通过固液分离去除。

5.3.2酸析后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可采用生化处理,也可根据情况采用化学氧化处理。

5.3.3高浓度有 机废水生化工艺基本流程

好氧处理须注意控制进水浓度Cu<5.0mg/L.可以将破络后的络合废水进入好氧池- -同处理,通过排泥量控制混合液中的Cu<20mg/L。

5.3. 4高浓度 有机废水厌氧处理水力停留时间(HRT)宜24h以上,投配负荷: (2.0~3.0)kg COD/(m'+d)以下。

5.3.5高浓度有机废水好氧处理HRT宜16h以上,投配负荷: (0.3~0.6)kg COD/(m3.d)。

5.3.6除高浓度有机废水以外的其它含有机物废水,可直接采用好氧生物处理,HRT宜12h以上。

5.4 镍的去除

5.4.1宜采用碱沉淀法去除。

5.4.2当要求含镍废水单独处理并且单独达标时,中和pH值应控制在9.5以上。

5.5 NH3-N的去除

5.5.1好氧生化处理能将NH3转化为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氮,去除氨氮;缺氧反硝化处理可以脱氮。在硝化反应中碳源不足时可人工添加碳源。

5.6废液的处理与处置

废液含高浓度铜、络合剂、COD和可能的氨、CN、Ni等。Au等贵重金属厂家应自行回收。

5.6.1废酸、废碱应优先作为资源再利用。

5.6.2蚀刻液应优先回收再生并重复使用。

5.6.3高浓度重金属废液应优先进行资源回收再生。

5.6.4废液宜按不同种类分别收集储存,有利于回收和处理。

5.6.5无回收价值的废液宜采用单独预处理后小流量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5.7污泥处理与处置

5.7.1普通清洗废水处理后的污泥可采用厢式压滤或带式压滤等方式脱水,滤出液返回普通清洗废水池。

5.7.2络合铜废水采用简单硫化物沉淀处理的污泥,宜单独脱水,滤出液返回络合废水池。

5.7.3酸析后的污泥宜采用重力砂滤脱水或带式压滤机脱水。

5.7.4污泥的处置,须按危险废物并根据危险废物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置。生化处理的剩余污泥中含有重金属,禁止农用。污泥转移应遵循国家危险废物管理有关规定。

6工程配套

3.1 构筑物

6.1.1 调节池

a)调节池的作用是均质与调节水量。调节池的容积应根据废水排放规律、水质水量变化、生产班次、后续处理工艺等综合考虑后确定。在无准确数据时,可按调节时间(4~8)小时进行设计,水量较小时采用较长时间,水量较大时可采用较短的时间。

b)调节池宜设为敞口式。确实由于用地紧张设为地下封闭式时,须设置排气口,同时每池须设置人孔2个以上,并尽可能按水池对角设置,以利检修时通风。

c)调节池设计时须考虑进水布水方式,以利自然均质。调节池内宜设曝气系统以均质,防止沉淀。鼓风搅拌供气量可按(0.5~1.5)m3/ (m2+h)进行设计。

d)调节池内应设吸水坑,池底应有0.3%以上坡度坡向吸水坑,水泵吸水管进口应低于吸水坑上沿下200mm。

6.1.2反应池

a)pH调整池反应时间可按(20~30)分钟设计,可采用机械搅拌或空气搅拌。大水量的pH调整宜分成粗调和微调两级调整。空气搅拌强度可按(3-5)m2/(m2.h)进行设计,机械搅拌速度梯度可按(500-1000s-1进行设计。

b)化学反应池反应池的设计停留时间应根据化学反应的速度、反应条件、药剂投加条件综合确定。有条件时可通过试验确定。无数据时可按(20-30)分钟进行设计。空气搅拌时不应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的逸出。空气搅拌强度可按(3-5)m2/m2-h进行设计,机械搅拌速度梯度可按(500~ 100)s进行设计。

c)混凝反应池混凝时 间根据沉淀物的浓度、沉淀速度和池形综合确定,一般宜在(10~30)分钟;平均速度梯度可按(30- 60)s-1

6.1.3 沉淀池

a)大水量宜采用幅流式沉淀池,小水量宜采用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表面负荷宜按(1.0~2.0)m/m2h进行设计:幅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宜按(0.8~1.2)m/(m2-h)进行设计

b)沉淀池排泥含水率(99.5- -98.5)%。

6.1.4 污泥储池

a)印制电路板废水处理后的沉淀可直接进行脱水或者机械浓缩脱水,不需要浓缩池。

b)污泥储池容积应按进水总悬浮物去除量、重金属沉淀量、混凝剂投加量、沉淀池排泥浓度、排泥周期、后续脱水系统运行方式、脱水系统处理能力综合考虑确定。无准确数据时可按(12~24)小时沉淀污泥量进行设计,或者按(2~4)%的日处理水量进行设计。

c)污泥储池应按类别分别设置,便于污泥脱水和滤出液的收集。

6.2 仪表及自动化控制

6.2.1关键过程应采用自动控制。

6.2.2酸析、加碱应采用pH值自动控制,同时控制范围能够在现场调整。

6.2.3破氰、氧化应采用ORP自动控制,控制范围能够在现场调整。

6.2.4各类泵均应与对应的吸水池液位连锁,并保证最低液位自动停泵。每个子系统废水进水泵、药剂加药泵、搅拌机、鼓风机、自控阀门等宜各自设置连锁,避免药剂和能源浪费。

6.3化学反应搅拌

6.3.1加碱中和、硫化物混合、混凝剂混合等无有害气体释放的反应宜采用鼓风搅拌或水力搅拌。

6.3.2酸析反应宜采用水力搅拌。

6.3.3破氰反应应采用机械搅拌。

6.4计量

6.4.1废水一级提升宜设置计量装置。

6.4.2各化学药剂应在各投加点设置计量装置。

6.4.3废水总排放口 须设置计量装置。

6.5 防腐

6.5.1调节池应采用耐腐等级高的防腐材料:与中和前的废水所接触到的设备和水池须采用防腐措施,中和后与废水接触的设施宜进行适当防腐处理。

6.5.2成套设备宜优先采用PP、PE或玻璃钢等耐腐材质制作。钢制设备防腐可采用工程塑料衬里、衬胶或防腐层,防腐层材质优先次序:内衬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膜、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玻璃钢、高等级防腐涂料、环氧玻璃钢。

6.5.3 管道、阀门宜采用UPVC、ABS、PE或HDPE等工程塑料管道。

6.5.4烧碱溶解(配制)宜 采用耐碱混凝土或钢制槽体,不设置防腐层。采用外购液碱时也可采用PE或PP等材质成型储罐。

6.5.5工程辅助设施楼梯、 平台、管道支架等宜优先采用混凝土结构、玻璃钢格栅、塑料件、玻璃钢件,应尽量避免钢制防腐漆的做法。

6.6 事故水池

废水站均应具有应急预案。废水站应设置事故水池。

6.7废水站环境

6.7.1当处理设施处于室内时,应设置通风系统,换气次数按水质与处理方式综合确定,无数据时可按8次/h以上配置通风设施。

6.7.2化学药剂配置与储存宜独立设置或分区设置。各类废物应按类存放,标识清楚。

6.7.3所有敞开水池均应设置防护栏杆,建议栏杆高度: (1.05-1.2)米。

6.7.4废水站设计应满足废气、 噪声、劳动环境、安全等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7废水回用

7.1磨板废水成份较简单,可采用铜粉过滤后回用至磨板工序。

7.2应采用优质清洁废水作为回用水水源,宜按顺序优先采用电镀清洗水、低浓度清洗水、一般清洗水。含高有机物、络合物清洗水不宜作为回用水源。

7.3应根据回用水水质要求制订回用处理工艺。一般宜采用预处理+反渗透工艺;

7.4应当核算废水回用后反渗透的浓水对排放水质的影响,并依此调整废水分流方式和整体处理工艺。

8基础资料

8.1设计废水量: 生产线各排水点排水和废液排放的规律,包括排放流量和排放方式(连续或间歇):

8.2各排水点排 水和废液成份,以及各类污染物的浓度,Cu、Ni、pH、COD、NH;

8.3 生产工艺流程及化学品名称清单;

8.4排放水质 要求;

8.5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工程设计基本资料:

8.6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及其批复意见;

8.7工程地址的隐蔽工程资料。

9运行管理

9.1印制电路板废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可参照CJI60《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进行。应设置专职的废水处理技术员,负责废水站运行的技术工作。技术员根据废水水质随时调整运行参数。

9.2废水站应设置专门的化验室和化验员,并每天分析化验各处理单元的进水、出水水质。

9.3印制电路板生产工艺工程师应及时向废水站技术人员提供废水水质成份、水量、非正常排水、生产工艺变化等,并管理车间排水和废水分流。

9.4工厂应设置专职负责废水站的机电仪表维修人员。

9.5技术员及操作人员应真正掌握工艺原理;技术员和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定期培训考核,保障处理效果,降低运行费用。

9.6废水站应有 完整的运行记录,包括总进水、总出水、各单元的进出水水质分析化验记录: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和检修记录;运行值班记录;事故处理及上报记录;处理药剂投加量和使用量记录、用电量记录:废液和污泥产量记录、污泥和废液处置接受单位的联络方式及单据存根。

9.7应制订应急预案,设立应急的配套设施。

9.8对废水处理事故应进行调查并采取改进措施,重大事故应停产整改,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9大型废水站宜委托专业公司运营管理。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工程建设、控制印制电路板厂废水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技术进步,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起草工作。

本规范由广东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主编起草,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参与起草。

主要起草人:黑国翔王刚林国宁区尧万陈国辉麦建波胡勇有。

本规范自2009年09月0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解释。

 

印制电路板行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1总则

1.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印制电路板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术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安装。调试。验收和运行管理。

1.2实施原则

1.2.1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工程设计,应遵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设计文件应按规定的内容和深度完成报批和批准手续。

1.2.2新建、改建、护建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工程应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必须符合厂区规划。布局合理,便于施工。维修,操作和日常监督管理。.

1.2.3应采用清洁生产 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本,碱少污染物拌放量。

1.2.4鼓国多个企业废水集中治理,鼓励废水处理后国用。

1.2.5对于本规范推 荐以外的、已经被试验或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新技术。新材料。鼓励在印制电路板废水处理中应用。

1.2.6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工程建设, 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安全、卫生。消防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条文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融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服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敞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8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 放标准

CJI60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

DB 426-2001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广东省地方标准

3术语

3.1印制电路板(PCB) 

在绝缘基材板上,具有按预定设计形成的印制元件或印制线路以及两者结合的导电图形

3.2 挠性电路板

俗称软板或柔性板,用稳性基材制成的印制板,可以有或无稳性覆盖层。

3.3抗蚀剂

抗腐蚀材料,徐覆于铜箱。经过观光或者加热后因化。从而使得设定区域的铜箔不被蚀刻而留下需要的电路。抗蚀剂也称膜,按形态可外为干膜和湿膜。

3.4 油墨

按分类有抗蚀油墨、抗电镀油墨、堵孔油墨、阻焊油墨(绿油)、标记油墨、导电油墨、可剩性油墨等。液态感光膜也被称为感光油墨。

3.5蚀刻

采用化学反应方式将糧钢板上不需要的铜除去的过程。

3.6 酸析

在酸性条件下或与酸发生化学反应后,溶解态物质变为胶体态或固体态的过程。

3.7络合物

又称配位化合物。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含有孤对电子(或r键)的分子或离子作配位体,与具有空的价电子轨道的中心原子或离子结合而成的结构单元称络合单元,带有电荷的络合单元称络离子。电中性的络合单元或絡离子与相反电荷的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都称为络合物。

3.8整合物

又称内络合物,是蛰合物形成体(中心离子)和某些合乎- - 定条件的整合剂(配位体)配合而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

3.9氧化还原电位(ORP)

物质与氢电极构成原电池时的电压高低,反映物质氧化性强弱。废水在线监测ORP值是废水中所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氧化还原电位的总和。

3.10破络反应

将络合物的络合结构破坏、脱稳的化学或生物反应,俗称为破络反应。

3.11 破氰反应

将氰氧化并打破化学键的化学反应,俗称破氰反应。

3. 12芬顿反应

在含有亚铁离子的酸性溶液中投加过氧化氢时的化学反应,属强氧化反应。

3. 13废水分流

用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和输送各种废水的方式。

3. 14沉淀

利用悬浮:物和水的密度差、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过程。

3.15气浮

运用絮凝和浮选原理使悬浮物上浮分离而被去除的过程。

3.16过滤

水流通过粒状材料或多孔介质以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3. 17絮凝

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

3. 18危险废物

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

3.19重金属污泥

重金属废水处理后含有重金属的污泥,属于危险废物。

3. 20废液

印制电路板生产过程中废弃的各种含高浓度污染物的溶液。

4废水水质与废水分流

4.1废水来源

印制电路板废水来自生产过程中的各道工序的清洗水以及部分废弃的槽液。

印制电路板废水处理工艺应针对下列主要污染物: Cu、COD、Ni、NHs-N、CN、酸碱等,应分别采用不同流程进行处理或预处理。

4.2废水水量

设计废水量应根据项目环评报告及其批复环保意见或厂家给出的资料进行,无资料时可参考电路板产能进行估算:单面板按(0.17-0.36) t/m2;双面板按(0.5-~1.32) v/m2;多层板按[0.5+0.3)-(1.3+0.5n)]tm2; HDI板 按[0.6+0.5n)-(1.3+0.8n)] t/m2; n为增加的层数。

4.3在无明确水质数据时,印制电路板废水综合水质可参考表1。

4.4在无明确水质数据时,印制电路板废液成份可参考表2。

   

4.5废水分流原则

a)一类污染物镍应单独分流:

b)离子态铜与络合态铜应分流后分别处理;

c)显影脱膜(退膜、去膜)废液含高浓度有机物,应单独分流: 一般有机物废水根据实际需要并核算排放浓度后确定分流去向;

d)氰化物废水宜单独分流:含氰化物废水须避免铁、镍离子混入

e)废液应单独分流收集

f)具体分流应根据处理需要和当地环保部门要求,确定工程的实际分流种类;

5废水处理工艺

5.1 铜的去除

印制电路板行业废水中铜有多种存在形式:离子态铜、络合态铜或整合态铜,应按不同方法分别进行去除。离子态铜经混凝沉淀去除。络合态或整合态钢经过破络以后混凝沉淀去除。

5.1.1 离子态铜去除

基本流程:

中和混凝时设定控制pH值应根据现场调试确定,设计可按pH89进行药剂消耗计算。

5.1.2络合态或螯合态铜的去除

常用破络方法有:

Fe3+可掩蔽EDTA,从而释放Cu2+;其处理成本廉价,应优先采用。

硫化物法可有效去除EDTA-Cu,过量的S可采用Fe盐去除;

Fenton氧化可破坏络合剂的部分结构而改变络合性能;

重金属捕集剂是鳌合剂,能形成更稳定的铜整合物并且是难溶物离子交换法可交換离子态的整合铜,并将其去除。

生化处理可改变络合剂或整合剂性能,释放Cu22+,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具体设计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破络工艺。

5.1.3 破络反应基本流程

三价盐可掩蔽主要的络合物EDTA;辅助破络反应可采用硫化钠,按沉淀出水Cu<2.0mg/L投加量控制:

生化处理应便于排泥,以排出生化处理破络后形成的铜沉淀物。

如络合铜废水在常规破络后可达到排放要求,则不需进入生化系统处理。

如果没有破坏或者掩蔽络合剂,络合铜废水处理后宜单独排至出水计量槽,以免形成新的络合铜。

5.2氰化物的去除

5.2.1氰化物废水的处理宜采用二级氯碱法工艺。破氰后的废水应再进行重金属的去除。

5.2.2破氰基本流程

5.2.3处理 含氰废水的氧化剂可采用次氯酸钠、漂白粉、漂粉精、二氧化氯、双氧水或液氯。理论有效氯投加量: CN:NaCIO=1:7.16。实际由于废水中还有其它还原物或有机物会消耗有效氯,投药量宜通过试验确定。

5.2.4 反应pH值条件: 一级破氰控制pH值10-11,反应时间宜为(10-~15)分钟: 二级破氰控制pH值6.5~7,反应时间宜为(10-~15)分钟。

5.2.5 自动控制ORP参考值:一级破氰约(+200~+300)mV, 二级破氰约(+400-+600)mV。 由于废水中所有还原性物质都可能与氧化剂发生反应,因此对于实际ORP控制值,应根据CN的剩余浓度现场试验确定。设定ORP值的原则是既保证残余CN浓度小于排放要求,又不浪费氧化剂。

5.3有机物的去除

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膜材料(干膜或湿膜)、显影废液、油墨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高浓度有机物废水主要来自褪膜废液、显影废液和首次冲洗水。因其COD浓度高也称为有机废液、油墨废水。

5.3.1脱膜、 显影废液应首先采用酸析处理。酸析反应控制pH值3~5,具体数值可现场调整确定。设定的原则是去除率提高平缓时,不再下调pH值。酸性条件使得膜的水溶液形成胶体状不溶物,通过固液分离去除。

5.3.2酸析后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可采用生化处理,也可根据情况采用化学氧化处理。

5.3.3高浓度有 机废水生化工艺基本流程

好氧处理须注意控制进水浓度Cu<5.0mg/L.可以将破络后的络合废水进入好氧池- -同处理,通过排泥量控制混合液中的Cu<20mg/L。

5.3. 4高浓度 有机废水厌氧处理水力停留时间(HRT)宜24h以上,投配负荷: (2.0~3.0)kg COD/(m'+d)以下。

5.3.5高浓度有机废水好氧处理HRT宜16h以上,投配负荷: (0.3~0.6)kg COD/(m3.d)。

5.3.6除高浓度有机废水以外的其它含有机物废水,可直接采用好氧生物处理,HRT宜12h以上。

5.4 镍的去除

5.4.1宜采用碱沉淀法去除。

5.4.2当要求含镍废水单独处理并且单独达标时,中和pH值应控制在9.5以上。

5.5 NH3-N的去除

5.5.1好氧生化处理能将NH3转化为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氮,去除氨氮;缺氧反硝化处理可以脱氮。在硝化反应中碳源不足时可人工添加碳源。

5.6废液的处理与处置

废液含高浓度铜、络合剂、COD和可能的氨、CN、Ni等。Au等贵重金属厂家应自行回收。

5.6.1废酸、废碱应优先作为资源再利用。

5.6.2蚀刻液应优先回收再生并重复使用。

5.6.3高浓度重金属废液应优先进行资源回收再生。

5.6.4废液宜按不同种类分别收集储存,有利于回收和处理。

5.6.5无回收价值的废液宜采用单独预处理后小流量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5.7污泥处理与处置

5.7.1普通清洗废水处理后的污泥可采用厢式压滤或带式压滤等方式脱水,滤出液返回普通清洗废水池。

5.7.2络合铜废水采用简单硫化物沉淀处理的污泥,宜单独脱水,滤出液返回络合废水池。

5.7.3酸析后的污泥宜采用重力砂滤脱水或带式压滤机脱水。

5.7.4污泥的处置,须按危险废物并根据危险废物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置。生化处理的剩余污泥中含有重金属,禁止农用。污泥转移应遵循国家危险废物管理有关规定。

6工程配套

3.1 构筑物

6.1.1 调节池

a)调节池的作用是均质与调节水量。调节池的容积应根据废水排放规律、水质水量变化、生产班次、后续处理工艺等综合考虑后确定。在无准确数据时,可按调节时间(4~8)小时进行设计,水量较小时采用较长时间,水量较大时可采用较短的时间。

b)调节池宜设为敞口式。确实由于用地紧张设为地下封闭式时,须设置排气口,同时每池须设置人孔2个以上,并尽可能按水池对角设置,以利检修时通风。

c)调节池设计时须考虑进水布水方式,以利自然均质。调节池内宜设曝气系统以均质,防止沉淀。鼓风搅拌供气量可按(0.5~1.5)m3/ (m2+h)进行设计。

d)调节池内应设吸水坑,池底应有0.3%以上坡度坡向吸水坑,水泵吸水管进口应低于吸水坑上沿下200mm。

6.1.2反应池

a)pH调整池反应时间可按(20~30)分钟设计,可采用机械搅拌或空气搅拌。大水量的pH调整宜分成粗调和微调两级调整。空气搅拌强度可按(3-5)m2/(m2.h)进行设计,机械搅拌速度梯度可按(500-1000s-1进行设计。

b)化学反应池反应池的设计停留时间应根据化学反应的速度、反应条件、药剂投加条件综合确定。有条件时可通过试验确定。无数据时可按(20-30)分钟进行设计。空气搅拌时不应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的逸出。空气搅拌强度可按(3-5)m2/m2-h进行设计,机械搅拌速度梯度可按(500~ 100)s进行设计。

c)混凝反应池混凝时 间根据沉淀物的浓度、沉淀速度和池形综合确定,一般宜在(10~30)分钟;平均速度梯度可按(30- 60)s-1

6.1.3 沉淀池

a)大水量宜采用幅流式沉淀池,小水量宜采用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表面负荷宜按(1.0~2.0)m/m2h进行设计:幅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宜按(0.8~1.2)m/(m2-h)进行设计

b)沉淀池排泥含水率(99.5- -98.5)%。

6.1.4 污泥储池

a)印制电路板废水处理后的沉淀可直接进行脱水或者机械浓缩脱水,不需要浓缩池。

b)污泥储池容积应按进水总悬浮物去除量、重金属沉淀量、混凝剂投加量、沉淀池排泥浓度、排泥周期、后续脱水系统运行方式、脱水系统处理能力综合考虑确定。无准确数据时可按(12~24)小时沉淀污泥量进行设计,或者按(2~4)%的日处理水量进行设计。

c)污泥储池应按类别分别设置,便于污泥脱水和滤出液的收集。

6.2 仪表及自动化控制

6.2.1关键过程应采用自动控制。

6.2.2酸析、加碱应采用pH值自动控制,同时控制范围能够在现场调整。

6.2.3破氰、氧化应采用ORP自动控制,控制范围能够在现场调整。

6.2.4各类泵均应与对应的吸水池液位连锁,并保证最低液位自动停泵。每个子系统废水进水泵、药剂加药泵、搅拌机、鼓风机、自控阀门等宜各自设置连锁,避免药剂和能源浪费。

6.3化学反应搅拌

6.3.1加碱中和、硫化物混合、混凝剂混合等无有害气体释放的反应宜采用鼓风搅拌或水力搅拌。

6.3.2酸析反应宜采用水力搅拌。

6.3.3破氰反应应采用机械搅拌。

6.4计量

6.4.1废水一级提升宜设置计量装置。

6.4.2各化学药剂应在各投加点设置计量装置。

6.4.3废水总排放口 须设置计量装置。

6.5 防腐

6.5.1调节池应采用耐腐等级高的防腐材料:与中和前的废水所接触到的设备和水池须采用防腐措施,中和后与废水接触的设施宜进行适当防腐处理。

6.5.2成套设备宜优先采用PP、PE或玻璃钢等耐腐材质制作。钢制设备防腐可采用工程塑料衬里、衬胶或防腐层,防腐层材质优先次序:内衬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膜、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玻璃钢、高等级防腐涂料、环氧玻璃钢。

6.5.3 管道、阀门宜采用UPVC、ABS、PE或HDPE等工程塑料管道。

6.5.4烧碱溶解(配制)宜 采用耐碱混凝土或钢制槽体,不设置防腐层。采用外购液碱时也可采用PE或PP等材质成型储罐。

6.5.5工程辅助设施楼梯、 平台、管道支架等宜优先采用混凝土结构、玻璃钢格栅、塑料件、玻璃钢件,应尽量避免钢制防腐漆的做法。

6.6 事故水池

废水站均应具有应急预案。废水站应设置事故水池。

6.7废水站环境

6.7.1当处理设施处于室内时,应设置通风系统,换气次数按水质与处理方式综合确定,无数据时可按8次/h以上配置通风设施。

6.7.2化学药剂配置与储存宜独立设置或分区设置。各类废物应按类存放,标识清楚。

6.7.3所有敞开水池均应设置防护栏杆,建议栏杆高度: (1.05-1.2)米。

6.7.4废水站设计应满足废气、 噪声、劳动环境、安全等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7废水回用

7.1磨板废水成份较简单,可采用铜粉过滤后回用至磨板工序。

7.2应采用优质清洁废水作为回用水水源,宜按顺序优先采用电镀清洗水、低浓度清洗水、一般清洗水。含高有机物、络合物清洗水不宜作为回用水源。

7.3应根据回用水水质要求制订回用处理工艺。一般宜采用预处理+反渗透工艺;

7.4应当核算废水回用后反渗透的浓水对排放水质的影响,并依此调整废水分流方式和整体处理工艺。

8基础资料

8.1设计废水量: 生产线各排水点排水和废液排放的规律,包括排放流量和排放方式(连续或间歇):

8.2各排水点排 水和废液成份,以及各类污染物的浓度,Cu、Ni、pH、COD、NH;

8.3 生产工艺流程及化学品名称清单;

8.4排放水质 要求;

8.5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工程设计基本资料:

8.6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及其批复意见;

8.7工程地址的隐蔽工程资料。

9运行管理

9.1印制电路板废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可参照CJI60《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进行。应设置专职的废水处理技术员,负责废水站运行的技术工作。技术员根据废水水质随时调整运行参数。

9.2废水站应设置专门的化验室和化验员,并每天分析化验各处理单元的进水、出水水质。

9.3印制电路板生产工艺工程师应及时向废水站技术人员提供废水水质成份、水量、非正常排水、生产工艺变化等,并管理车间排水和废水分流。

9.4工厂应设置专职负责废水站的机电仪表维修人员。

9.5技术员及操作人员应真正掌握工艺原理;技术员和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定期培训考核,保障处理效果,降低运行费用。

9.6废水站应有 完整的运行记录,包括总进水、总出水、各单元的进出水水质分析化验记录: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和检修记录;运行值班记录;事故处理及上报记录;处理药剂投加量和使用量记录、用电量记录:废液和污泥产量记录、污泥和废液处置接受单位的联络方式及单据存根。

9.7应制订应急预案,设立应急的配套设施。

9.8对废水处理事故应进行调查并采取改进措施,重大事故应停产整改,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9大型废水站宜委托专业公司运营管理。